6冊套裝:
1《心的絲路》 〡給年輕人的提醒書
2《鴛鴦香爐》 〡“中山文藝獎”獲獎作
3《心海的消息》 〡“林三榮文學獎”獲獎作
4《玫瑰海岸》 〡澄澈純凈的愛情小品
5《感性的蝴蝶》 〡林清玄30年創(chuàng)作精選集1
6《思想的天鵝》 〡林清玄30年創(chuàng)作精選集2
5冊套裝:
1《白雪少年》 〡“中山文藝獎”獲獎作
2《天邊有一顆星星》〡“走向清凈之路”演講集
3《迷路的云》 〡“國家文藝獎”獲獎作
4《處處蓮花開》 〡臺灣中小學生優(yōu)良課外讀物 文學綜合類推薦
5《越過滄?!?nbsp; 〡“無盡意系列”專欄結(jié)集
1《白雪少年》〡“中山文藝獎”獲獎作
《白雪少年》是林清玄榮獲中山文藝獎的散文集,本書淋漓盡致地展現(xiàn)了林清玄一貫飛揚浪漫、明澈動人、淳厚深思、寬容博愛的風格。同名散文《白雪少年》被收入大陸《中華活頁文選》(初三年級)。
我們小的時候,什么都沒有,有的是時間。就像一片白雪,乍看什么都沒有,可是卻有無限的生機在其中蘊藏和萌動,等待著春天。這是作為少年,可珍惜的地方,一直到現(xiàn)在,我都為我生長的這個地方、這個時間慶幸,并且不忘以大自然的生機,來淬礪自己、鞭策自己、愛惜自己——這是為什么把這本集子定名為“白雪少年”的原因。
本書源于作者曾經(jīng)每個星期都收到讀者的寫信,大部分是面臨人生關(guān)卡的少年孩子。他們在信中談感情、談讀書、談代溝、談文化,甚至談自己的痛苦與歡樂,作者常為不知如何給他們答案感到苦惱,經(jīng)過考慮之后,以獨立文章的形式寫作出來,結(jié)集成本書,但愿這本書能為孩子和少年們提供一些的想法。書中的教育觀融合了東方傳統(tǒng)和西方傳統(tǒng),呈現(xiàn)出通透圓融的人生觀,是一部能給予孩子和家長們以啟發(fā)的散文作品。
2《天邊有一顆星星》〡“走向清凈之路”演講集
林清玄演講集,講述菩提智慧,開啟清凈寶瓶
《天邊有一顆星星》是林清玄臺灣“菩提園佛化藝術(shù)中心”之邀作“走向清凈之路”系列演講集中首本,全書共分六個主題:柔軟心、菩提的生活、從前有一顆星星、每個人都是一個寶瓶、缺憾還諸天地、當痛苦來臨時、菩提書簡。
一個人要chao越廣大、慈悲、敏感,并非要遠離眾生,而是要真實地進入眾生里面,讓他們不知道我們是一個修行者,如此才能隨順眾生。一個有柔軟心的人從來不苛求眾生,因為眾生如果可以被苛求、有智慧,能覺悟,現(xiàn)在早已經(jīng)是一個菩薩了,不會還是一個眾生。文章以生動的口語與隨機機智的思維,將經(jīng)典娓娓道來,肯定了佛的悟道是感性的、動人的、充滿熱情與芬芳的:“活在現(xiàn)在,現(xiàn)在就是zui好的一刻;活在清凈,清凈就是zui好的解脫?!?/p>
3《迷路的云》〡“國家文藝獎”獲獎作
《迷路的云》是林清玄獲得時報文學獎散文首獎的作品,是他的第29本書。他寫下了這一代中國人所面臨和體會的悲劇,評審委員一致認為是結(jié)構(gòu)嚴謹、智能洋溢,難得一見的散文杰作。在這本書里,林清玄表現(xiàn)了他成為文學大家的潛力,風格丕變,開創(chuàng)了新的里程碑。以縱橫之筆、倚馬之才,為現(xiàn)代散文奠立風格,塑造形象。榮獲1985年度“國家文藝獎”。
本書書名寓意在地下鐵里看著擁擠著擁向出口奔走的行人,好像自己就埋在五百萬的人潮中,不知道要流往何處——那感覺還是看云,天空是潭,云是無向的舟,應(yīng)風而動,有的朝左流動,有的向右奔跑,有的則在原來的地方畫著圓弧。作者以明白曉暢的文字講述無常是幻,無常是苦,無常是遷流不息,無常是變動不拘。人人不免一死,如同每一片云,都不可能停在相同的地方。
4《處處蓮花開》〡臺灣中小學生優(yōu)良課外讀物文學綜合類推薦
《處處蓮花開》獲臺灣中小學生優(yōu)良課外讀物文學綜合類推薦,作者在書中表達了自己的文化觀:“我覺得在一個粗魯?shù)臅r代,細膩是必要的;在一個赤裸的時代,含蓄是必要的;在一個野蠻的時代,溫柔是必要的……”林清玄在書中關(guān)心文化、藝術(shù)與讀友結(jié)緣,還記錄與時代人物的會面談天,他希望永遠保持心內(nèi)的向往與祝愿,永遠不失去心里清明的蓮花。
蓮花在佛教里不只是寶華莊嚴、妙法蓮華,也是純凈、細膩、柔軟、堅韌、芬芳的向往。讓人人心有蓮花,來chao越那好像擴散著的污泥。面對世事紛亂,人心迷惘,林清玄以佛教小故事、佛經(jīng)的智慧講述人生哲理,書中的菩提喻指佛教中覺悟的境界,他結(jié)合自身體驗和思考,將佛理修養(yǎng)化作美好心情,為讀者點燃心燈,文筆細膩,見解深刻。
5《越過滄?!珐@“無盡意系列”專欄結(jié)集
《越過滄桑》是林清玄不惑之年的洗練之作,取名為《越過滄?!?,是作者回望過去的二十年,不僅個人對于生命滄桑的體會益為深刻,國家、社會、文化變化之巨大也如滄海桑田。這本書也是作者“無盡意系列”專欄結(jié)集,意為“對這個社會、對人群有無限的情意”,寄寓了作者如何在滄桑之中思維、體驗,去走過已化為桑田的海岸,重回清凈浪漫的沙灘散步。
本書寫于作者四十歲之后,其時作者已經(jīng)獲得眾多文學獎項,成為臺灣具影響力作家之一,作品暢銷,名利雙收,對生命有了更了更深沉的看法。作者在書中提出這樣的觀點:好的人生是五味俱全,有苦有樂、有淚有笑、有愛有恨、有生有死、有低吟有狂歌、有振臂千仞之剛也有獨愴然而淚下,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,此起彼落。想一想,如果面對一桌沒有調(diào)味的菜肴,又如何會有深沉的滋味呢?文字質(zhì)樸雋永,引人思考。
林清玄,當代著名散文家,小學三年級想成為作家,17歲開始發(fā)表作品。20歲出版首本書,30歲前得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。32歲與佛結(jié)緣,入山修行,深研經(jīng)藏。35歲出山,四處參學。40歲成為具影響力作家之一。連續(xù)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