沃森先生親筆致信中國讀者,冷泉港亞洲CEO季茂業(yè)博士撰文作序!
北京大學教授饒毅、北京大學教授黃巖誼、北京大學教授謝燦、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特別推薦!
在“20世紀100本zui佳非虛構類著作”中排名第七,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評為“88本塑造美國的經(jīng)典著作”!
一個講述DNA結構發(fā)現(xiàn)過程的經(jīng)典故事,新增大量從未公開過的珍貴照片、歷史資料和注釋!
湛廬文化出品。
諾貝爾獎得主詹姆斯·沃森里程碑式著作,插圖注釋本珍藏巨獻!
300余幅珍貴歷史照片全景展示DNA雙螺旋結構波瀾壯闊、激動人心的發(fā)現(xiàn)歷程!
全景講述DNA雙螺旋結構發(fā)現(xiàn)歷程的經(jīng)典之作,有著好萊塢式的戲劇張力,又保持了歷史敘事的真實性!
詹姆斯·沃森
1928年4月出生于美國芝加哥。
15歲考入芝加哥大學,194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動物學學士學位。1950年獲得印第安納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。
1953年4月25日,詹姆斯·沃森和弗朗西斯·克里克在一篇題為《核酸的分子結構》的論文中向世人宣告:引導生物發(fā)育和生命機能運作的脫氧核糖核酸(DNA)具有雙螺旋結構。而這篇論文僅用了1 100個單詞和1張圖片。1962年,沃森和克里克與英國分子生物學家莫里斯·威爾金斯分享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。
20世紀60年代,詹姆斯·沃森入主冷泉港實驗室,在他的努力下,冷泉港實驗室從一個瀕臨破產(chǎn)的小機構成了世界上有影響力的綜合性科研教育中心。
1988年,詹姆斯·沃森加入美國國家衛(wèi)生研究院,并于1990年被任命為“人類基因組計劃”主任。詹姆斯·沃森是“人類基因組計劃”的主要發(fā)起者和推動者。
贊?譽 ?
插圖注釋本前言 ?
布拉格爵士推薦序 ?
初版前言 ?
楔?子?
01 我的好搭檔克里克?
02 DNA 是什么?
03 拜師卡爾卡?
04 初識威爾金斯?
05 轉投劍橋?
06 費盡周折的轉學?
07 與克里克的第一次相見?
08 克里克與布拉格教授的恩怨?
09 理論與模型?
10 富蘭克林向左,威爾金斯向右?
11 牛津之行?
12 不成功的“三螺旋模型”?
13 出師不利?
14 臥薪嘗膽?
15 獎學金之憂?
16 我的第一張 X 射線照片?
17“DNA 結構不是螺旋狀的”?
18 查加夫定律?
19 群英會巴黎?
20 搶發(fā)論文?
21 鮑林來信了?
22 鮑林的“三螺旋”論文?
23 第 51 號照片?
24 開始制作雙螺旋模型?
25 曙光初現(xiàn)?
26 欣喜若狂?
27 塵埃落定?
28 來自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的證據(jù)?
29 我們的論文在《自然》上發(fā)表了?
尾?聲?
獲諾貝爾獎的前前后后?
附錄 1?最早描述 DNA 模型的兩封信?
附錄 2?第一版出版時被刪掉的一章?
附錄 3?沃森與默克獎學金委員會的爭執(zhí)?
附錄 4?《雙螺旋》的寫作與出版過程?
附錄 5?查加夫的書評及相關爭論?
致?謝 ?
譯者后記 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