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戈爾的詩早在“五四”之前就零零星星地傳入中國。初是陳獨秀翻譯的四首五言古體《贊歌》,該詩選自《吉檀迦利》。之后是劉半農用白話文翻譯的四首《新月集》的詩歌。而一部中文詩集則是西蒂譯的《飛鳥集》。
《飛鳥集》出版之后,在中國詩壇上形成了一種風尚,一種表現隨感的短詩就流行了起來。受其影響的作家很多,如冰心創(chuàng)作的《繁星》、《春水》等。其中許多帶有哲理,晶瑩清麗的小詩贏得了人們的喜愛。
泰戈爾的詩或小巧玲瓏,或燦爛輝宏,給世人以智慧與啟迪。這些詩歌描寫小草、流螢、落葉、飛鳥、山水、河流……簡短的詩句清新、亮麗,其中的韻味卻很厚實,耐人尋味。詩文用輕松的語句道出深沉的哲理,使青少年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不朽文學作品帶來的美的力量。
泰戈爾(1861—1941),主要是以詩聞名于世。他八歲習詩,十六歲時《帕努辛赫詩抄》問世,這是泰戈爾詩歌創(chuàng)作的模仿習作階段,這些作品正如泰戈爾自己所說的“除了心靈的自我夸張外,對外界沒有任何認識”,是“自我陶醉的幻想”。二十歲所發(fā)表的詩集《暮歌》標志著他詩歌創(chuàng)作的正式開始。從《暮歌》起,作者掙脫了“舊有的詩規(guī)”,找到了表現自己藝術個性的手段。從那時直至逝世,泰戈爾共發(fā)表了五十多部詩集,兩千多首歌曲。他幾乎涉及了詩歌所有的體裁和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