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來了,萬物復蘇的季節(jié),帶上你喜歡的書籍去游山玩水吧!點擊下方購買鏈接
點擊購買鏈接:中小學新課標課外閱讀(名著全譯本)、中小學教輔、曾國藩智慧之書系列、蔡東藩歷朝通俗演義、三國人物攻略等精品好書全在京東中圖文軒自營店。
本套書收錄了魯迅、郁達夫、許地山等三位作家的散文作品。這些作家均為中國現(xiàn)代散文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,對每位作家,本叢書盡量照顧到作者創(chuàng)作的發(fā)展脈絡,并盡量選取能代表作者創(chuàng)作風格、思想觀點和生活的作品。本套書基本選用作家首次發(fā)表或首次結集的作品,各篇原始出處,均在標題頁通過注釋予以說明,以便有心的讀者查證。
在文字上,本叢書嚴格尊重原作,保留了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特殊表達方式與作家個人的特殊表達習慣,書中涉及的外國人名、外文著作中譯名以及有名詞等基本未做改動,以幫助讀者了解作品原貌,增加讀者閱讀的歷史感。因此,文章部分用語習慣、標點使用等可能與現(xiàn)行通例不同,請讀者閱讀時注意鑒別。
《落花生》是《絕版好書》的系列之一,《落花生》膾炙人口的文章是中學生和喜好文學的人必備的經(jīng)典讀物。本書有很好的可讀性,結構較新穎,本書續(xù)《飛鳥集》《夜鶯與玫瑰》《再別康橋》《朱自清經(jīng)典常談》等之后的絕版好書之一。
《秋夜》是現(xiàn)代文學家魯迅于1924年創(chuàng)作的一首敘事兼抒情的散文詩。作者采用象征手法,賦予秋夜后園中不同景物以人的性格,代表不同類型的社會人物,“奇怪而高”的天空象征著壓迫和摧殘進步力量的勢力,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做著“春的到來”的夢的小紅花象征著善良的弱者,聳立在后園的兩株棗樹,象征著與黑惡勢力抗爭的進步力量。通過對這些景物的含蓄描繪,表達了魯迅對惡勢力的抗爭和憤怒,對英勇抗擊惡勢力的革命者的崇敬和贊美,也表達了自己與惡勢力作韌性戰(zhàn)斗的意志。此文語言精致,意象空靈,結構嚴謹,為象征散文詩民族化的創(chuàng)造,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風范。
《釣臺的春晝》是郁達夫寫于三十年代的著名游記散文。本書以《釣臺的春晝》為題,精選整理了郁達夫的一些散文游記,按一定的線索和主題,結冊成篇,從中可以欣賞到郁達夫散文的優(yōu)美文字和特色,體會當時作者的心境和描寫的手法。
魯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壽,后改名周樹人;字豫山,后改豫才,浙江紹興會稽縣人,中國現(xiàn)代偉大的無產(chǎn)階級文學家、思想家和革命家。1921年發(fā)表中篇白話小說《阿Q正傳》。1918年5月15日發(fā)表《狂人日記》,是中國diyi部現(xiàn)代白話文小說。魯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說、雜文為主,代表作有:小說集《吶喊》《彷徨》《故事新編》等;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;散文詩集《野草》;雜文集《墳》《熱風》《華蓋集》《華蓋集續(xù)編》《南腔北調(diào)集》《三閑集》《二心集》《而已集》《且介亭雜文》等。他的作品有數(shù)十篇被選入中、小學語文課本,并有多部小說被先后改編成電影。其作品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文學產(chǎn)生了深刻的影響。魯迅以筆代戈,奮筆疾書,戰(zhàn)斗一生,被譽為“民族魂”。
郁達夫(1896年12月7日-1945年9月17日),男,原名郁文,字達夫,幼名阿鳳,浙江富陽人,中國現(xiàn)代作家、革命烈士。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“創(chuàng)造社”的發(fā)起人之一,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。在文學創(chuàng)作的同時,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,先后在上海、武漢、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,其文學代表作有《懷魯迅》、《沉淪》、《故都的秋》、《春風沉醉的晚上》、《過去》、《遲桂花》等。民國三十四年(1945年)八月二十九日,郁達夫被日軍殺害于蘇門答臘叢林。1952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。1983年6月20日,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