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我國首套從全國視野介紹中國植物的植物科普叢書。
2.作者:中國科學院院士帶領(lǐng)全國植物界著名專家編寫。
3.內(nèi)容深入淺出、全面科學:以通俗易懂的文字,大量高清彩圖,系統(tǒng)地向讀者展現(xiàn)奇妙的大自然,全方位展示中國植物的整體形象與局部細節(jié)。使用方便,兼具科學性、實用性與趣味性,是大眾讀者了解中國各地區(qū)植物的理想讀本。
4.1000多種植物,近2000多幅高清彩圖:中國幅員遼闊、地貌多變,植物資源極其豐富,植物的身影隨處可見,《認識中國植物》是大眾認識身邊多姿多彩植物的普及讀物。
裝幀精美,圖文并茂:叢書版面精美,圖文互證,為嚴謹?shù)闹参锟破諆?nèi)容增添了不少閱讀樂趣。
華北地區(qū)地處南溫帶,夏熱冬冷,春旱多風沙,降水多集中于夏季,降水量不多。本區(qū)位于黃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區(qū),以大面積的高原和平原為主,河網(wǎng)密集但流量不豐,水分不足,植物種類主要以落葉種類為主,如殼斗科的落葉樹種板栗、蒙古櫟等。原生落葉闊葉林分布不多,栽培植物分布較廣泛,如山杏、歐李、稠李、槐、欒樹、棗等。本區(qū)是中華民民族的發(fā)祥地之一,也是我國人類活動尤為活躍的區(qū)域,古代《齊民要術(shù)》一書所記載的植物基本都分布于本區(qū)。本區(qū)自古以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,皇宮和寺院里的名貴古木,不少已經(jīng)超過 1000 歲,頗具莊嚴的特色。
叢書主編鄭度,中國科學院院士,自然地理學家,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,國家重點基礎(chǔ)研究項目“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環(huán)境資源效應”首席科學家。中國自然地理學的主要學科帶頭人之一。
前言 華北區(qū)地理特征
一、地區(qū)特色植物
白扦,油松,側(cè)柏,毛白楊,胡桃,栗,蒙古櫟,榆樹,青檀,桑,槐,欒樹,棗,白蠟樹,毛泡桐,蒙椴,柿,杜梨,山楂山杏,稠李,流蘇樹,太平花,大花溲疏,牛疊肚,歐李,榛,省沽油,迎紅杜鵑,六道木, 荊條,接骨木,螞蚱腿子,三花蕕......
二、城市綠化植物
白皮松,旱柳,二喬木蘭,二球懸鈴木,合歡,楸,元寶楓,香椿,垂絲海棠,美人梅,桃,東京櫻花,黃櫨,木槿,石榴,鼠李,紫丁香,金銀忍冬,牡丹,平枝栒子,皺皮木瓜,棣棠,毛櫻桃,黃楊,冬青衛(wèi) 矛,猬實,紫藤,厚萼凌霄......
三、常見野生植物
杭子梢,巧玲花,東陵繡球,錦帶花,槭葉鐵線蓮,枸杞,野薔薇,淺裂剪秋羅,瞿麥,北烏頭,金蓮花,紫苞風毛,菊,銀蓮花,白頭翁,白屈菜,瓦松,地榆,毛茛,兩型豆,紫花地丁,菱,荇菜,二色補血 草,旋蒴苣苔,蘿藦,蔭生鼠尾草,掛金燈......
四、珍稀保護植物
銀杏,大花杓蘭,紫點杓蘭,二葉舌唇蘭
附錄 中國常見農(nóng)作物的原產(chǎn)地